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場所的尷尬:臺灣人與「反新安保法運動」

我改了前總統李登輝的「場所的悲哀」為「場所的尷尬」作為本文的題目,雖是東施效顰的修改,但我認為這個詞相當精準地描繪出了臺灣人在這次日本大規模反對「新安保法」運動中的立場與處境。

上個月30日,日本民間團體發起「國會10萬人,全國100萬人大行動」企圖阻擋安倍政權主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修正案在國會過關,正式掀起了這次的「反新安保法」運動。一時間台灣的各進步性團體與其支持者紛紛焦慮地在社群網站上轉貼這項消息,更指責台灣國內輿論只關心波多野結衣悠遊卡,而忽視這件國際上的大事。部分人士更暗示或明示其讀者應該要與反新安保法的陣營站在同一立場。

然而,臺灣人在這個議題上能夠如此簡單地就「站在追求和平的這一方」嗎?力挺「反新安保法運動」會是符合臺灣進步性團體與支持者的理念與立場嗎?



答案很顯然不是。新安保法的修正賦予了日本自衛隊這個世界上實力名列前茅的武裝力量更大的行動力,並且讓美日之間的軍事與戰略同盟有更深刻的連結,雖然目前還無法看出這樣的局勢變化是否意味著日本更有意願介入台海的安全與台灣主權獨立的維護,但這無疑是對民族主義高漲、致力於軍事力量擴充的中國施加壓力,也為日本留下台灣與中國日後不幸對峙升高時可能介入的模糊空間。總而言之,安倍政權的「國家正常化」策略,只要台灣一日離不開中國的武力侵犯陰影,就是對台灣的主權獨立保障的正面因素。在這個層面上,臺灣人理應支持日本新安保法的修正,而不是站在「反新安保法」的一方。

然而,身為全體地球成員的一份子以及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臺灣人確實應該站在更傾向於和平的那一方,而日本具有一定程度理想性的和平憲法條文與精神,更應該是世界上不分國家文化族群應該支持與守護的。支持安倍政權的新安保法對於台灣來說或許是現實利益上的合理考量,但對於和平的追求不應該放置在最高順位,以免再次陷入相互殺害的螺旋之中嗎?(我又東施效顰了,看有沒有人看得出來我改了哪裡的台詞)

很不幸的是,台灣目前所處的立場,讓台灣人陷入了對於新安保法支持也不是、反對也不是的尷尬境地,一切的根源,無庸置疑就是台灣在歷史與國際政治現實與脈絡下的位置,所以「場所的尷尬」才會是描繪臺灣人與這次「反新安保法」運動的圖像的精準詞語。

最後,我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篇文章討論的是臺灣人,而國族認同很大的成分上取決於主觀的詮釋與認知,因此台灣執政當局的層峰與台灣的中國民族主義者就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因為就其立場與利益來說,他們應該站在哪一邊再清楚不過,就這方面來說,他們是很幸福的。



沒有留言: